In the NewsHome > In the News

纪念中美建交40周年研讨会在沪举行 学者:重视民间力量 讲好中国故事

Posted:2019-01-09

由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联合举办的“纪念中美建交四十周年”研讨会今天在上海锦江小礼堂举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研究项目主任戴维·兰普顿、美国卡内基和平研究院研究副院长包道格、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前中国驻美大使周文重、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杨洁勉、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所长吴白乙等来自中美两国的外交亲历者、学界专家等百余人与会。 

《上海公报》诞生地抚今追昔 

1978年12月16日,中美发布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宜布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而今次研讨会的举办地——上海锦江小礼堂在中美关系发展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这里正是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上海公报》、《中美建交公报》和《八一七公报》中第一个公报的诞生地。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访华,中美交往的大门重新打开。尼克松访华期间,中美双方于1972年2月28日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46年后在故地重游,很多美国代表也非常感慨。

上海美国商会会长季瑞达,曾在美国政府工作长达26年之久。四十年来,他一直穿梭于中美之间,虽然身份在变,但对中国的一腔热情始终如一。他组织的《2018年中国商业报告》显示,在华美国企业总体上发展不错,企业收益增加了,经营利润也提高了,80%的企业对中国仍保持信心。他表示,展望未来,“我们需要向两国人民展示合作的重要性和价值。相信两国人民能友好相处,因为中国人和美国人之间有一种自然的亲切感。”

求同存异、磨合前行 

曾经驻美16年,和卡特以来的历届美国政府打过交道的原外交部副部长周文重,其亲身经历了1982年中美签署了关于台湾军售问题的《八一七公报》、2001年4月的“南海撞机事件”等。他认为,中美关系历经40年的风风雨雨、起起伏伏,总体上还是比较成功的,能发展到今天十分不容易。“互相需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利益还是很多”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基本特征。

周文重说,当前中美关系的基本面没有变,对于两国存在的分歧和摩擦,双方应该本着互谅互让、求同存异的精神,通过平等对话加以解决,在“和而不同、斗而不破”中寻求对立统一。要看到美国国内主张对华友好、主张发展中美关系的也还是大有人在,这个力量不可小觑。比如,中美贸易战问题,实际上美国的很多行业协会、商会都反对加征关税。贸易战没有赢家,双方都会受到损失和伤害。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认为中美磨合后将迎来更平等的双边关系新形态。他说,中美关系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期、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两国不可避免会出现分歧、摩擦、甚至对抗,双方通过博弃,探索新的共处之道。经过摸索调整阶段以后,未来的中美关系应该是一个更加平等的关系,会兼顾合作与竟争。比较理想的应该是以合作为主,不断扩大合作,开展有节制的竞争,有效管控分歧。 

民间力量不容忽视 

与会的专家还专门谈到,在两国交往中,民间力量也非常重要。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杨洁勉指出,中美民间相互住来的范围与频度,是当前世界其它双边关系很难企及的。目前看来民间交往有三个成就:首先,当政府外交遇到困难时,民间的作用就非常突出,如1989年政治风波之后,地方外交就为打破外交僵局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其次,在政治分歧较大时,两国经济界人士的交住就显得更为重要,比如特朗普会见马云;特朗普想要挑起贸易纷争,美国经济界人士也会站出来反对。最后,双方留学生、学者的交流,乃至普通大众的跨国旅游,也已到了非常密切的程度。现在,双方的民间交往要住更高的层次去提升、更加深入的方向去深化。 

此外,民间外交也不能局限于地方政府或学术机构,例如姚明、郎朗等文体界人士有时能发挥政府官员难以起到的作用。民间外交在中美关系中的作用会越来越大。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也表示,中美建交40年来,上海通过文化等领域的广泛交流和一系列创新活动,有力地配合了国家,为增进中美关系开辟了更加开阔的友好天地。上海要为厚植中美两国关系的社会基础添砖加瓦,加强上海与美国地方交流、民间交流和智库交流。

注重讲好中国故事 

杨洁勉还指出,未来中国要继续探索,“讲好中国故事,让民间力量助力大国外交。”怎样讲好中国故事?专家认为有三方面的考虑。 

第一,必须有故事讲,而且是讲真实的、做得好的故事并且在故事中说明对方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比如,现在可以对外讲中国高铁的故事。但讲的同时,也要看到我们的不足。美国的铁路虽然比我们落后,噪音大,晃动也厉害,但美国的车厢里很少有人大声喧哗或讲话。 

第二,要寻找共同点,看到对方的需求与兴趣,讲美国普通人民关心的故事。比如,美国人关心中国家庭的生活方式、教育状况与社区建设。讲这些故事,美国人就喜欢听,如果去讲中国的书法,那除了个别感兴趣的人之外,恐怕很少有人会懂,就像我们多数人很难鉴赏阿拉伯文书法一样。 

第三,要用美国人听得懂的语言来讲。比如在向美国朋友介绍“十九大精神”时,难免提到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做出了调整,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于中国人来说,从小学习马克思主义,了解什么事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但对美国人而言这很难理解。这时就必须用对方听得懂的方式才行。

 链接:

http://www.takungpao.com/news/232108/2018/1213/219659.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