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the NewsHome > In the News

《美国•亚太地区国家海洋战略研究丛书》述评

Posted:2016-12-16

  来源:文汇报 时间:2016年12月16日  作者:冯绍雷
  受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的邀请,本人有幸参与了美国•亚太地区国家海洋战略研究丛书的相关工作,特别是俄罗斯海洋战略的部分。
  当前,无论是传统的海洋国家,还是典型的陆海复合型国家,都日益重视海洋,包括海军和海上运输通道、海洋科技和海洋资源开发等等。因此,该丛书的出版不仅因应着中国海洋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一个重大的国际问题研究课题,是国际关系学界应该加以关注的。第一批八卷本的丛书,各有特色,整体推出所传达的信息非常明确和强烈。
  首先,海洋是一个国家的重大利益所在,海洋,特别是领海,事实上就是一个国家的领土。本套丛书中所涉及的国家,通常只是被按照国土的面积来计算其体量,这是不准确的。美国本土三面环海,海岸线全长2.2万公里,其专属经济区海域面积达1135万平方公里。俄罗斯海岸线长3.8万公里,海洋专署经济区的面积为850万平方公里。澳大利亚海岸线长3.7万公里,几乎是整个欧洲的海岸线长度。日本海岸线总长为2.4万公里,算上专属经济区和领海的面积,日本也可以称为世界海洋大国。韩国国土面积狭小,更显出海洋的重要性,其海岸线长1.2万公里,海洋面积为陆地面积的4倍多。
  海洋所蕴含的重大意义,也因为其涉及到安全、经济、科技、航运等各个方面的内容,非一个部门所能涵盖。为此,一些国家成立专门的海洋委员会,来协调海洋事业的发展。如俄罗斯在2001年9月成立了由总理牵头的海洋委员会,被称为“俄罗斯海洋政府”;美国在2010年成立了国家海洋委员会;日本通过《海洋基本法》设置综合海洋政策本部;澳大利亚组建了海洋战略管理委员会(2006年)。相关各国对于海洋的重视,不仅体现在政府结构和行政安排上,还出台海洋学说,引导和发展对海洋的认知。
  其次,各国纷纷提出新的海洋学说,需要加以关注。目前,很多关于海洋,特别是海军的研究,仍然停留在对马汉学说研究的阶段。实际上,很多国家的海洋发展战略都有新近的调整。如,2015年美国发布了新的国家海洋战略《21世纪海上力量合作战略》,其中提出了诸多新的思想和观点。
  同样在2015年,在7月26日俄罗斯海军日当天,普京总统签署了新版的《2030年前俄罗斯海洋学说》。关于新版的俄罗斯海军学说,俄罗斯总统没有特别突出其“军事”方面的内容,而是突出强调了这次海洋学说中新增的“社会方面的内容”。这些对于一线工作的人,无论是海军,还是海员,海洋工作者,无疑是具有很大吸引力的。实际上,俄罗斯海洋发展的威胁,还不在于外在的环境,而是内部的管理、人员的士气和精神状态。在2016年7月31日海军日上,俄罗斯总统参加在圣彼得堡举行的海军阅兵,他再次着重强调对海军军人及其家属的社会保障问题,并向海军军人的妻子、父母、子女致以“最温暖的问候。”而见诸媒体的大多报道,很少关注俄罗斯海军发展的新的方向。但是俄罗斯发展海洋、海军,还有一个重大的牵扯因素,是来自于大陆方向。
  第三,关于海陆的平衡。无论是海洋型国家还是陆海复合型国家,都面临着有限的资源如何在海陆两方面平衡的问题。通常,陆海复合型的国家,相较于海洋国家,重陆轻海的思想根深蒂固。本套丛书的优点是同时容纳了这两类的国家。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海洋国家领导人对海军、海洋事业发展的支持,虽然也有保守的倾向,但总体上是持续、稳定的,如美国。而陆海复合型国家,如俄罗斯,在历史有对发展海洋积极支持的领导人,如彼得一世,但总体上看其国家领袖对海洋、海军的支持,不具有连续性。2015年,俄罗斯战略与技术分析中心报告中的主要观点,仍然是必须缩减海军的开支,补充给陆军,以陆军为优先。
  这种差异是可以理解的。一个国家在海洋方向的强大,其前提是陆地上的安定。英美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陆地安全系数大大高于其他传统强国,因此可以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用于海洋方向的发展。同样,当大陆国家陆地安宁的问题得到一定保障之后,也会转而关注海洋的发展。俄罗斯走向世界大洋的雄心始终未变,在新版的俄罗斯海洋学说中,涵盖了包括南、北极在内的所有大洋。不过,俄罗斯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主要的精力和资源仍然将用于陆地方向。
  关于海陆平衡的问题,至今还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学术著作。中国学术界以此为契机,未来有很多工作可以成就。
  第四,中国学者需要提出相应的海洋学说。读过本套丛书之后的一个深切感受是,中国在迈向海洋强国的过程中,需要有为世界认可、符合中国发展的海洋学说。需要有中国学者出于对中国发展的关怀,系统地研究海洋问题,包括各国海洋发展史。通过对美国及亚太地区国家海洋战略的研究,既是一个捷径,也是一个激发中国学者潜心思考海洋历史、经济与安全等诸多问题的一个契机。无论是马汉的海权论,还是戈尔什科夫元帅的海上威力论,都不是凭空的产物,而是通过对历史的反思、研究,以及对国家发展的深切关怀结合而成的智慧结晶。事实也证明,唯有这样的学说,才能真正有助于一个国家的发展。今天阅读马汉、戈尔什科夫的作品,仍然可以吸取很多的思想养料。但是时代变迁如此迅速,是那个时代的思想家也无法预想的。而且,当时的海洋思想中,还包含着很多殖民的色彩,如马汉主张的占领菲律宾,是现今行不通的。中国学者在海洋研究方面,也如同海洋一样,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
  最后,下一步的研究。目前的写法类似于各国海洋发展“通史”,内容涵盖面广,信息丰富。下一步的工作可以就一些重大的海洋发展事件,如某几次海战的前因后果,进行深入分析。此外,虽然是讲美国和亚太地区,但是区域外的另一个国家——英国,是无法回避的。姑且不论英国学者科贝特比马汉学说更为平衡的海洋战略思想的思想,大英帝国本身就是一部海洋国家发展史的最好写照。法国、德国作为陆海复合型国家海洋事业发展中的成败经验,都值得认真研究和反思。另外,作为学术著作,以文字表达是最为自然的方式。若能安插一些重要的、代表性的地图和图片(如韩国卷的效果比较好),或许能起到更直观地说明海洋的效果。
  美国•亚太地区国家海洋战略丛书一次性推出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韩国、越南、菲律宾和印度的海洋战略,为系统化认识中国周边国家的海洋战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这些作品中,广泛涉及了海洋问题的各个方面:历史、经济、安全、文化等。总体而言,该丛书的内容扎实,有助于深入对相关国家海洋战略的历史与发展脉络的认识。
  大海既可以用作防范的盾牌,从而更加坚固一个国家的保守心态);也可以用作对外开拓的工具,进而推动一个国家的开放步伐。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很清楚:轻视海洋、视海洋为静态的盾牌,结果往往令海洋失去盾牌的作用,成为一国安全的软肋。反之,视海洋为进攻性的工具,大举扩张,也会拖累全国的经济。如何权衡海陆兼备的发展,对于国家决策者而言,无疑是一个智慧上的考验。我们期待着上海美国问题研究所新的作品。
  (本文作者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上海高校智库周边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